前言
2020年1月中旬到2月初的21天時間里,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赴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研學團的師生從武漢出發,并順利安全返航。在短暫的研學生活過程中,大家漸漸熟悉坎特伯雷大學和周圍的風土人情,漸漸適應了寄宿生活的種種新鮮指出,漸漸習慣了充沛的陽光和從不加熱的牛奶,漸漸學著用另一種教育模式下的思維方式去審視教育、人類、性別、職業、文化,乃至于疫病、人群的關系和地球本身。這段不同于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新鮮體驗,必定會在歲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第一篇章:起航——滿懷期待
為開闊學生國際視野,提高英語溝通及交流水平,不斷增強人文學子的專業素養,2020年寒假1月11日至2月2日,人文學院教師朱冶和人文學院14位本科生組成的研學團,赴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開展為期三周的研學活動。
在出發前夕,人文學院葉智書記、朱冶老師,以及國際交流中心袁老師在行前準備的會議上發言。葉書記從宏觀的角度出發,闡明此次交流活動對于華中科技大學和坎特伯雷大學雙方的重要意義,并對研學團肩負的文化交流使命予以厚望。朱老師和袁老師則分別就出境前的大大小小各項準備事宜、進入新西蘭境內的特殊要求、進入新西蘭境內后的各類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緊急突發事件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會后,研學團的師生分別對應會議清單進行了周全的行前準備。
1月11日中午,研學團從學校出發,去往武漢天河機場。
1月12日,經歷了近十二個小時的飛行之后,在當地時間下午5時20分左右,研學團一行人順利到達基督城國際機場。
當地與北京時間的時差為5小時,因此,在抵達新西蘭境內時,基督城機場外仍然艷陽高照。直到晚上9點左右,研學團的師生均按照提前分配好的住宿名單回到各自寄宿家庭,并與寄宿家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共進晚餐之后,暮色才徐徐降臨。
自此,研學團將開啟為期二十一天的坎特伯雷大學學習之旅。南半球的夏季晝長夜短,剛剛抵達時緊張、忐忑、激動的各種情緒,漸漸平復下來,大家做好了準備,迎接接下來全新的學習與生活。
第二篇章:探索——文化碰撞
在第一堂課開始以前,坎特伯雷大學的教授和老師們,舉行了頗具毛利特色的歡迎儀式。他們用當地的土著語言毛利語演唱了歡迎歌曲,人文學院師生們則回贈以精心準備的合唱歌曲《蝴蝶泉邊》??泊罄蠋焸儸F場教研學團師生們學會了代表“你好”和“謝謝”的毛利語:Kia Ora,還用頗具特色的貼面禮——左手搭肩,右手互握,鼻子相貼——迎接研學團的到來。
此后,坎大教育學院的Tony和Angelina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學校和基督城,隨后Angelina帶我們參觀了坎大的校園環境、圖書館、書店和主要教學樓。由此,研學團對即將學習的坎大有了初步的了解。
研學課程在研學團的期待之中拉開序幕。帶領研學團學習的是坎特伯雷大學兩位人文學科的年輕教師,Monica和Harriet。
兩位老師的風格存在顯著差異,Monica更擅長于輸出與一對一的對話,密集的理論輸出和觀點駁斥顯示出她的博學善辯。她非常樂于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觀點,并適當給予點撥和完善,但并不著意于進行價值評價。因此在她的課堂上,大家總能擁有面對面長時間對話的機會。這也使得大家既覺得受益匪淺,又時常感到緊張。
而Harriet老師的教學方式則更傾向于傾聽和引導,并在教學中加入非常多的活動和討論,其教學模式并非一成不變,不斷帶給大家奇妙的體驗。除了教學模式上明顯的差異,最大的不同之處當屬兩位老師對待學生時所持的視角。
坎特伯雷大學的Monica和Harriet兩位老師,更像是研學團的學姐們,她們既認為老師值得尊重,同時也愿意接納和傾聽同學們的合理的反駁。在靈活的教學計劃之下,她們首先關注學生的是身心健康,其次是學業表現。因為新西蘭學生人數較少,學生能夠有機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深入的人文關懷。
在一日數次的雙人討論和一日至少一次的小組活動之中,研學團的同學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絞盡腦汁”。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傳導,不再是先記錄好框架再課后消化理論知識。每一節課,大家必須從根源挖掘某一個現象發生的背景、環境,以繪畫、文字、講述、辯論、Presentation等各種各樣豐富的形式呈現出它的發展過程,并最終給出可能的解決思路。這非常符合西方教學的演繹式方法。
也因此,盡管老師們給出的題目并不見得是深奧的、孤僻的,甚至有很多是研學團的同學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常常見到的、討論過的,但要對每一個問題從根源開始思考,也耗費了大家大量的腦力。因此,在研學團第一周前期的學習中,大家可以說是在倒時差的困意中,強迫自己積極主動地思考一個又一個似曾相識卻都不簡單的問題。
好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研學團有了放松的機會。在坎特伯雷博物館,研學團得以一窺新西蘭的史前風光,又有幸見證了進入二十世紀以后科技給這個島嶼國度帶來的巨大變革。
走出博物館,進入植物園,新西蘭各色植物在藍天下映出這個國度極富風情的海洋氣候。
想要了解一個國家,乘車大概是絕佳的方式。大家乘坐巴士越過新西蘭南部的山巒,越過夏季的牧場和成群的牛羊,最終來到了美麗的Akaroa。這兒的海風拂過大家的臉頰,帶來了法式小鎮馬卡龍色的風情。各色人種的匯聚、驚喜出現的海豚以及新西蘭特有的海洋風情,無一不帶來新奇浪漫的體驗?;蛟S坎大嚴謹而不失活潑的教學風格,正是受到這種浪漫風情的影響。
第一周在探索中前進,新鮮與驚喜、浪漫與理性、陌生與好奇,種種情緒交織在基督城每日皆可入畫的落日美景中。北半球到南半球的距離很遠,然而中國與新西蘭的距離很近。文化與教育的差異恰好構筑出研學團師生眼中一個精彩紛呈的新西蘭。懷揣著期待,研學團開啟了第二周的學習之旅。
第三篇章:回望——研學收獲
種種新鮮的體驗過后,學習步入常規模式。研學團在坎大學習期間,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劉嬋娟老師在坎特伯雷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并專程看望在坎大研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劉書記來到同學們上課的教室,了解大家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給予了親切的關懷。大家深受鼓舞,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在Monica和Harriet的帶領下,研學團圍繞“教育”展開學習。從學校在當代社會的功能及其對于全球生產力的影響,切入到新西蘭教育體制的變革與當下,以及它與當今亞洲學校,尤其是高等教育學校體制的對比與思考,到影響教育的各種現實因素,再到教育的分支、類別與它們對應的比較、評價,研學團圍繞“教育”這個核心點,對教育本身、教師、教學體制和學校的功能進行了深度挖掘。這些我們身處其中并習以為常的概念,以更為系統化卻又更顛覆傳統的方式呈現出來。研學團的同學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樂趣,也在不斷的思考之中感受到了腦力風暴的疲憊與快樂。
在此基礎之上,學習進入更細致的領域。“What is literacy?”從這個問題展開,研學團分別探討了數個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科技對人的讀寫能力究竟有何影響?全球化的本質及教育全球化的利弊是什么?教育與人文藝術學科的關系如何維系?為什么人文社科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性教育與性別教育在當代的發展情況;等等。

盡管討論的問題學術性較強,但是研學團的展現卻是生動活潑的。在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大家試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出各自的思考。有的同學喜歡繪畫,便通過色彩與形狀呈現出他們的想法;有的同學擅長邏輯導圖,就選擇用彩色筆呈現出思維的碰撞。
談及教育,實踐本領才是硬道理。因此,Harriet老師在即將結課之際,給出了非常有趣的主題:自己設計一堂課,內容形式不限。大家各出奇招,美妝教學、舞蹈教學、詩詞講解……每個小組的創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發,且不乏浪漫情思和人文關懷。

當談及教育理論時,隱隱畏難的情緒和部分英文詞匯的晦澀,的確帶給了研學團一定的挑戰。但大家始終保持著積極的狀態,不論是課堂討論,還是小組活動,所有人都非常樂意分享自己的觀點,并嘗試主動與老師對話。Monica和Harriet親切的微笑,更帶給大家無限的慰藉。說英文時夾雜的中式表達再也無法造成與人溝通的障礙,對知識的不解也化作與老師面對面詳談的精神動力。小班教學、因材施教和鼓勵式教育給予了每個人足夠的表達時間,也為大家創造了自我突破的無限可能。


學習的充實帶給人成就感,即將到來的皇后鎮之行更讓人期待萬分。出發去皇后鎮時,恰好是國內的大年三十。純凈的蒂卡波湖倒映出連綿的南阿爾卑斯山,雪頂在碧藍的湖面上與驕陽相互映襯。
在異國他鄉吃完了年夜飯,在皇后鎮領略湖光山色,在蒸汽船上穿越歷史,在瓦爾特峰旁靜看牛羊……當了解了新西蘭的歷史人文知識以后,再看窗外風光,更體會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無限深意。


“教育”是一個大家習以為常的詞語。在探討了教育方方面面的問題之后,在親身體會自然的教育之后,研學團對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天地之浩渺,教育之廣博,實探索不盡。學習的理論、了解的常識、看過的風景都可能會暫時被遺忘,這21天的學習也極為短暫,但研學團經歷過的這一段“教育”,必定會成為每個人心中獨特的思考歷程,鐫刻在時光的寶庫之中。
第四篇章:歸來——全副“武裝”
在研學團學習的后期,國內爆發了疫情。臨走之前,研學團眾人做好了防護,但誰都沒有預料到即將回國之際,形勢會變得如此嚴峻。
武漢封城以前,遠在新西蘭的研學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大家在基督城的各大藥店購買了足夠的防護手套、口罩、免洗洗手液、酒精消毒用品等,做好防護應對。
在武漢傳來封城的消息之后,原定的返航計劃需要立即修改。
非常感謝坎特伯雷大學對研學團的關切。在學校的安排下,研學團的師生免費在坎特伯雷校醫院做了身體檢查,醫院還非常周到地為每位研學團成員開具了健康證明,以保證研學團回國能順利通行。
非常感謝Monica和Harriet的關心。在國內疫情爆發之后,大家忍不住在課后商量對策?;蛟S是體會到同學們的焦急心情,老師們表示十分擔憂,甚至提出暫時休課,以幫助大家盡快解決回國事宜。她們的關心和支持給予了研學團極大的友愛和力量。
非常感謝學院劉書記、葉書記、朱老師,以及國內幫助協調機票事宜的老師和工作人員們。身處異國且毫無經驗的我們,在眾多力量的幫助之下,才得以踏上返航的飛機,并順利回家。
臨行前,基督城的機場仍然保持著相對開放的狀態,而研學團已經全副“武裝”。大家的謹慎保護了他人和自己,研學團自落地廣州又分別回家的過程中,均保持身心健康,圓滿地完成了此次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研學之旅。
結語
此次研學之行,不同于以往。學習之旅與文化探索的收獲,帶給研學團的師生們以全新的體驗。在疫情爆發的背景之下,這些收獲已然成為一枚跌宕而珍貴的紀念勛章。初到異國的新奇與忐忑,全新文化的碰撞和體驗,學術研討的充實和疲憊,游覽風光的驚喜和贊嘆,無一不伴隨著疫情的陰影。感謝祖國的強盛,感謝學校的支持,感謝所有老師的工作,這一場特殊而平常的研學之旅,因為有了這背后的一切,才能夠順利結束。相信研學團的每一個人,都會將這場難忘的經歷,藏進最珍貴的記憶。